十二種語言選擇
小提醒:
<<
>>
1 2 3 4
5 6 7 8 9 10 11
12 13 14 15 16 17 18
19 20 21 22 23 24 25
26 27 28 29 30 31
石雕大師--王秀杞
2008-08-14 09:14:00

石雕大師──王秀杞

參訪心得

參訪地點:

王秀杞石雕藝術創作工作室--地址:台北市

一,幽徑探訪

王秀杞老師(以下以王師代名)的工作室的地點,單從168號不容易讓人找到,因為自162號以後,過了橋,門號轉為二三百號,我又回轉到162號橋頭那端重新找起,竟然一樣,問了路邊賣山菜的小販才知,越往上走的號碼越來越少。定了心,往山上的路再走,的確,號碼從三百,二百號越來越小,終於我找到十五年前曾經帶著小女兒來過的石雕公園,如圖一,二的入門景觀。

二,藏山隱士

停下車,問了幾位在機器旁準備上工的壯丁,青年們,要我稍往下坡的一問幽靜的古雅平房,王師應在。啟身往斜坡伐了幾步路,終於看見不少的石雕,沿路靠著,或依牆邊、或靠樹幹、或獨自豎立,看了充滿「韻味」的婦女,聆賞三代同堂的「親情」,向獨自舞袖的「舞者」問候,再向一路歡顏迎人的「童子」打過招呼,終於,看見一間優緻的展覽室,啟門而出的是在電話中會話過的王師母,容顏上完全看不到她已晋級祖母的滄桑歲月,打了招呼,市儈的我開口便問:

「大師的門口,何以不豎立明顯的招牌門號之類的指示?」

師母謙答:

「王老師是在創作,不是展示,不方便招迎過多閒人。」

話語中,不免透露出王師為保有創作的心露,不願招惹過多紅塵俗事,但卻也是藝術家一份企想隱歸山林的寧靜的請求。

三,打開話匣

王師處理過雜事後,換上一襲輕紗古裝,坐定後,寒暄數語,便帶領我欣賞了郎靜山大師,在仙逝前一年即一佰零四歲時所寫而以其夫妻法號題款的心經,他保存於展覽室的壁上,賞玩後深覺郎大師亦有其不凡之書道。王師從閒談中打開話匣,往事盡付茶萌來往間,打了話匣,發現其純樸的個性如山林之沉隱,無實不談,無話不真,猶如其石雕作品之寫實。

四,先塑後雕

從閒聊到專業的雕塑藝術的討論,我終於更進一步理解,王師所言:「塑為雕而作,塑是材料的加法,雕是材料的減法」,所以,雕與塑可以成為是一體,亦可分類獨創。因而,王師每件雕刻前的草構圖案,是自塑造起模,而後再進行雕刻的步驟。在兩人共識之下,我們找到這次錄影腳本的二項相關的主題,即是「先談塑造」技術後,再談「雕刻」的藝術,塑造可以從銅塑或泥塑,雕的部份則可以木雕、石雕或銅雕等等的議題來討論。

五,為自己的創作而詮釋

王師好於觀摩與學習,他認為王俠軍在琉璃工坊設計的琉璃創作步驟圖,給予他想為入山客做一份自己的石雕藝術創作步驟圖。而為了讓自己對自己作品有更為詳細的記綠與說明,他認為應該學習面對自己石雕作品創作之材質、過程、技法、風格來討論雕刻的藝術內涵與形式,尤其,透過一般人所不知的塑先於雕,以及雕塑不離的特徵,作為自己為雕塑作品的靈魂而闡釋。

藝評家總認為「文如其人」或「藝如其人」,對王師而言,石雕雖然不語,但卻是「石雕」在王師的藝術哲學是「實雕」的心靈深層的基調。他「實實在在」的守住三十年前自學校畢業後開創的「石雕」世界,三十年來,他在擾攘現實中守住自己實在的夢,而現實的世界,也如實(如石)的回應他真實的夢。

吳遠山 於2008-08-14 09:14:00發表 | | 最新回應 (1) | 上一篇 | 下一篇 |
發表人:東明
[ 發表時間:2008-08-14 23:23 ]
本來只是聞名,藉由吳老師的介紹,更能了解王秀杞老師,及其作品,感謝。
留言內容:(必填)
  • 今日人氣:〈1〉人
  • 累積人氣:〈5430〉人
  • 最近登入時間: 2018-07-09 08:46:30